健康教育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> 健康教育 >
预防宝宝贫血,家长需要这么做!
 
发布时间:2023-09-25
预防宝宝贫血
家长需要这么做!
经常看到许多母亲带着面色稍微不好的小儿到儿科,
问孩子是不是贫血?
所谓贫血就是红细胞数减少,
或者血红蛋白量减少。
对于儿童贫血你了解多少呢?
  根据国内调查研究提示,6岁前儿童贫血患病率在5.71%—21.39%之间,平均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患有贫血。在岭南地区,除去遗传因素导致的地中海贫血外,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上更普遍。因为此病起病缓慢,症状不典型,很容易被家长忽略,长此以往宝宝会出现烦躁易闹、精神萎靡、食欲减退、口唇及甲床苍白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抵抗力下降的等征象,严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。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,预防孩子缺铁性贫血,家长的角色更重要。
 
  血常规检验是检验患儿贫血与否最快捷的方法,通常把血红蛋白浓度作为贫血轻重的重要指标。缺铁性贫血极少发生在3个月内宝宝,6个月—3岁婴幼儿是高发群体,当血红蛋白浓度<110g/L时提示缺铁性贫血已经存在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  1.孕期妈妈在怀孕期间需提供富含铁剂和维生素C的饮食,每日提供铁含量要达到20毫克以上。要知道,宝宝出生后前6个月所需铁剂都来源于母体储备,妈妈铁剂充足,宝宝自然无缺铁之忧。
  2.母乳喂养。母乳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%以上,是牛奶的5倍,是婴儿获取铁元素的重要途径。
  3.日常饮食。添加辅食后的儿童可从日常食物中补充铁元素,动物性食物含铁量相对较高,更容易被人体吸收,如鸭血、猪肝、红肉等食材,其次蛋类、豆类也可以提供一定量铁剂。需要提示一点,红枣、菠菜含铁量不高,而且吸收率也很低,所以食物补铁,首选动物性食材。
 
  4.中医药调理。中医认为血的产生离不开脾胃功能正常运转,饮食入胃,经过脾脏运化吸收,水谷精微幻化成血,参与人体生命活动。小儿脾常不足,运化水谷能力不足,气血生化乏源,就会出现一系列“血虚”征象,可通过小儿推拿、中药调理增强脾胃功能,脾旺则气血足,宝宝更健康。我院中医儿科提供贫血筛查及脾胃调理服务,欢迎前来咨询。
 
 
下一篇:上一篇:小小揿针,疗效神奇! 上一篇:下一篇:传统中医疗法治疗“妈妈手”—雷火灸